No.1 分享人:杨学长
奥克兰大学翻译硕士,多科成绩A+
01珍惜自习的时光
在课余时间可以广泛阅读和课程相关的、或讲师推荐的研究类文章,在自己的脑中形成一个虚拟“资料库”,你不需要把这些信息巨细靡遗地详细记在脑中,只需要了解这些知识点在哪里读到过,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才能在写论文的时候心中有底,信手拈来,省去许多让你焦头烂额临时搜索资料的时间。
02不要拘泥于写作的顺序
在构思论文时,可以不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思考(即我们通常说的introduction- arguments-conclusion的顺序),因为这样单线、纵向的思考方式很容易让你在中途遇上“思维卡壳”的情况,导致思路停滞不前。
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多线、横向的构思方法,把你能想到的那些看似分散的点子,不管它们之间有无立竿见影的关联,都立刻记录下来。最后你会得到一箩筐非常好的论点和论据供你挑选和增删。你所要做的是用逻辑的手段把挑选出来的点子串联起来,最后加上开头与结尾,形成一篇内容精彩,结构紧密的文章。
03 常常切换思维模式 跳出思维迟滞的怪圈
如果你同时在做几个不同的assignments——它们可以是相同科目、不同内容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科目的。在其中一个作业遇到瓶颈的时候,不妨转移注意力到另一个作业,然后回到之前卡壳的部分,你会发现你能够从之前没有想到的角度思考并解决让你停滞不前的问题。如果我们一直专注于一个点,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会一直陷在一种思考模式里不能脱出,这时打个岔,思考一下别的事情,对跳出思维惰性会助益良多。
04 不要把作业留到截止日期
做作业的过程,一定要细水长流,这样可以让你对作业反复检查与打磨。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截止日期前两天完成作业(不需要更早完成),然后把作业摆在一旁,让它“冷却”一天。之后再去看它,你会发现刚刚完成作业时很难发现的错误或瑕疵,并加以改正。
05 不要让大脑超负荷运转
劳逸结合极为重要。当你学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你的大脑一次只能全速运作这么久,或者一次只能容纳这么多的信息(对于我来说一次阅读或者写作三个小时左右就必须停下来,如果继续,效率之低与付出的时间将不成正比,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时你可以把喜欢的小说拿出来读一读,到园子里或者街上逛一逛,打一打球,玩几局电玩都行。重要的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重新回到学习中的时间,可以是休息时段的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当你重新回到学习中时,会发现大脑像是刚刚打磨过的利刃,让你在思考或摄取信息的时候事半功倍。
No.2 分享人:王同学
高中A+学霸,即将进入美国哈佛大学
1. 学好英语很重要,不管是对学业还是对以后都很有帮助。英语的学习不只是靠读和背,多和本地朋友交流(我个人觉得线上和朋友用英语聊天对我的口语进步很有帮助)多和老师沟通,学以致用才能形成正向的学习闭环。
2. 多向老师问问题,上课的时候盯着老师的眼睛看,这样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也会更乐意帮助你。
3. 找到学习伙伴挺重要的,如果能一起学习,互相探讨,我觉得彼此都会学得更有动力。
4. 多去尝试一些没有尝试过的科目,比如学一门语言或是商科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PS.学习可能是辛苦的,但不一定是痛苦的。有时候,怎么学,或者是学习本身,比学什么更重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No.3 分享人:棋棋子
鲁文大学博士预科 哲学专业
1. 学会利用学校的资源,不要害怕找老师。学校一般都有很多开设的免费帮助学生的学习工作室,比如写作、数据收集、作业辅导,这些地方可以利用起来。
2 管理好时间,不要把事情都堆到最后。国外平时作业很少,但考试周都挤在一起,都等到最后再学会很崩溃。
3. 很多国外的课业都是小组完成的,在课堂上不要害羞,勇敢地去交流找到小组成员。本科也有课堂表现分,所以要积极举手,不要害怕。
4. 选课很重要。学校选完课一般有一周的时间试听,一定要试试看!看看自己对内容感不感兴趣,老师讲课怎么样,考试作业难度这些。
5. 学习英语:多看美剧,多听多说多写。2. 学习新知识:画框架,把知识概要总结出来,然后再细分每个知识点;多跟老师交流,掌握考试的重点,针对准备、复习。